劉鋼經營的二手奢侈品店去年的回收寄賣量翻了一番。現在,他對回收寄賣的貨品也更加挑剔。“去年底開始,來寄賣二手奢侈品的顧客數量暴增。”劉鋼透露。
劉鋼是我市最先涉足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人。昨日,在他萬松園的奢驛名品店里,記者看到四五位顧客正在挑選名牌。愛馬仕的皮帶、香奈兒的包和各種珠寶在顧客手間流轉,店里的裝潢與商場專柜相比也毫不遜色。
一位打扮時髦,約30多歲的女士拎著一個巴寶莉的包進來打算寄賣,店員出價3500元。“不可能,商場里賣12600元。”這位女士說。但店員不能再給更高。實際上,近期二手奢侈品回收寄賣量的暴增讓他完全不愁貨源。
去年底開始瘋狂吐貨
“一位神秘女士從去年末開始,每隔兩個月就會拎六七個名牌包、兩三塊名表或珠寶來賣。”劉鋼對這位神秘賣家印象深刻,“約50歲,有專職司機,打扮低調有氣質。”
賣的全部是專柜新品,“應該都是收的禮品,她對這些名牌并不熟悉。”劉鋼回憶。
這位神秘富豪陸續寄賣了約20萬元的奢侈品,市場價值約60萬。
這樣的“瘋狂吐貨”從去年底持續到今年初,清明后才放緩。日前,記者走訪西北湖、花園道、萬松園等多家二手奢侈品店,不少店主透露回收寄賣量暴增。
花園道一位古董奢侈品店的店主透露,“突然來賣奢侈品的變多了,很多還是新品,以前從未有過。”大量的二手奢侈品進入流通,也使劉鋼萌生了開第三家連鎖店的想法。去年末,他在武漢天地的店也開張,“貨品爆發,擴大規模是趨勢”。
一位店主透露,來賣奢侈品的顧客中,60%為收了禮品不好用的,其余的是經常置換的,就是有錢人。
奢侈品專柜相對冷清
與二手奢侈品店的火爆相反,我市商場里奢侈品專柜相對冷清。日前,記者多次在武廣、國廣、新世界等奢侈品門店采訪,看見上十位店員站在店里候客。
LV、迪奧、愛馬仕店里,店員身著套裝、妝容精致,店里桌椅一塵不染,顧客卻寥寥無幾。半小時里,僅兩三位顧客進門,大多空手而出。萬寶龍、菲拉格慕等店幾乎沒有顧客進門。
業內人士分析:“二手奢侈品交易火爆,一是從去年開始,社會上倡導節儉之風,比奢風氣被抑制;二是過去買了或收了禮品的人不敢用,反而急著將手中物品套現;三是,一部分實力人士因追求新潮,而以舊換新。”
數據顯示,去年國際奢侈品在華銷售額大跌50%。據市場研究機構貝恩數據,201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僅為2%,而此前幾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年增速超30%。去年底,西班牙奢侈品牌LOEWE從國廣撤柜。
稿件來源長江日報
還木有評論哦,快來搶沙發吧~